八零后一代不少是孩子的肉身,爸爸妈妈的灵魂。每一个人都要有独立的人格,爸爸妈妈没权利强行填充。
我有一个200分原理,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100分是刚刚好,假如爸爸妈妈的爱不足100分那就是爱不足,假如超越100分则变成了爱过剩,而50后的父母大多是爱过剩的,他们的爱是180分,那样反过来孩子对他们的爱就只剩下20分了。
互联网上这类孩子对爸爸妈妈的声讨,在不少人看来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,爸爸妈妈含辛茹苦把他们养大,最后却换来骂声。我感觉不可以简单地把它看成一个反叛宣言,或者是非理智的表达。在我看来,如此的反抗却是有利的,也是必要的,是一种自觉的革命,事实上,能如此起来反抗的孩子并不多,这表明了他们期望独立,不做爸爸妈妈附庸的态度,大家应当喝彩。而恰恰大部分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全方位控制之下,却没想过要独立起来,这才是最大的悲哀。
我感觉这是一个需要爸爸妈妈和青年一同去深思的问题。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,爸爸妈妈朴素的爱子之心并没错,孩子不可以因此与爸爸妈妈走得太远了。作为爸爸妈妈当然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独立和话语能力,鼓励孩子去追求改变。
当然,社会也不必过度担心这种现象,我感觉社会的自动纠偏机制一定会改变这种情况。譬如九零后在和爸爸妈妈的交流、协商方面就要比八零后好得多。
60后的爸爸妈妈也从50后爸爸妈妈的教育过程发现了问题,并做出改变,相信70后爸爸妈妈在孩子的强制性上会愈加弱化了。(袁岳北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