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的孩子愈加脆弱,脾气暴躁,性格偏激。不听话、不想上学、小孩子早恋……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。其实,根本缘由还是在于一部分爸爸妈妈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,随性的管教孩子,完全不尊重孩子,把孩子当做我们的所有物。对孩子而言,爸爸妈妈的态度和行为才是影响他们的重要,甚至还会毁掉他们将来的生活。
父母毁掉孩子的七种行为:
1、一直强调自己为孩子的牺牲。
爸爸妈妈把自己塑导致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,如此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。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总是使用自暴自弃的办法度过一生。譬如一些父母常常告诉孩子,自从有了他,你连电影也没看过,你为他操碎了心,都累出病来了,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因为他导致的。
2、决定孩子的所有,从不征求他的建议。
有些父母巴不能孩子的所有要由自己来决定,不给他一点儿自由,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。他假如有日记,必须要设法查询,他假如有信件,必须要审察。如此做能在他心里导致他不是人的感觉,导致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,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。
3、不允许孩子失败。
当孩子考砸了,当孩子错题连篇,当孩子忘记写作业,当孩子被“欺负”……第一个炸锅的一直爸爸妈妈,反应比孩子还激烈。大家不允许孩子失败其实就是由于大家自己同意不了失败。于是大家将孩子盯得紧紧的,不允许他有一点点错误。大家给孩子检查作业,帮孩子整理书包,紧盯着孩子做题,规划他每一分钟的学习,孩子在大家的教育下看着非常完美,事实上却是脆弱的玻璃人。
大家只教孩子享受成功,却从不告诉他怎么样面对失败,如此长大孩子遇见一点点挫折,都是致命的。一点点困难就会让孩子自我怀疑,失去信心;一点点失败就会让孩子摔倒在地,永远爬不起来。
4、迁怒孩子。
单位上遇见不顺心的事,回来后要挖空心思找理由给孩子泼冷水。无论啥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,并制止他流眼泪。如此做会紧急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,增强孩子的自卑感,同样可以导致他质疑我们的生活观。
5、没亲子界限。
该讲规矩的年龄,爸爸妈妈不要和孩子做朋友。不少父母对于亲子关系有误解,觉得要和孩子做朋友,平等对话才对孩子好,所以他们在教育中没底线,没原则,对孩子一直不断妥协。可是在孩子眼里,爸爸妈妈的平等,就是对自己毫无底线的妥协。他们了解爸爸妈妈会包容我们的所有行为,于是就敢于破坏所有规则。“爱孩子”和“立规矩”从来不冲突,只有立好规矩,孩子才能成为有能力,有责任感,有底线的人。
6、否定孩子的感受。
在爸爸妈妈眼里,“你每天要吃有吃,要穿有穿,什么都不需要你操心,什么都给你筹备最好的,有哪些事儿值得难过!”所以,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,爸爸妈妈总是嗤之以鼻,感觉孩子就是闲的,吃饱撑的没事儿干,第一时间否定孩子的感受。可是,孩子世界就那样大,同学之间的矛盾,明天老师要检查的作业,不会的题目......这类大家眼里的小事,在他们眼里就是大事。当他们遇见“过不去的坎儿”,就是会彷徨无助,伤心痛苦,当他们鼓足勇气向爸爸妈妈求助,得到的却是爸爸妈妈的嘲笑和不屑,对于孩子来讲就是致命的打击。
爸爸妈妈的不理解,不支持,嘲讽,让孩子们陷入迷茫,开始觉得自己其实并无关紧要,慢慢的他们开始否定我们的情绪,压抑我们的情绪,不断进行自我的精神内耗,有些孩子变得敏锐自卑,有些孩子则会步入抑郁的深渊。
7、决定孩子的所有大小事。
包办代替,是现在不少家庭的代名词。不管家是一个孩子儿也好,两个孩子儿也罢,父母和老人都格外宠溺。衣服不让孩子自己洗,鞋子不让孩子自己刷,书包不让孩子自己背,饭碗不让孩子帮着整理。孩子要买哪种颜色的衣服,全凭父母做主;孩子要留什么发型的头发,全凭父母安排;孩子要考试报名哪所学校,全凭父母吩咐……大大小小的事情,爸爸妈妈都替孩子做了决定,如此的后果就是把孩子培培养为何都不会干的废人。
每一个爸爸妈妈都非常疼爱我们的孩子,相信身为爸爸妈妈的大家,哪个也不想做任何或许会伤害孩子或者毁掉孩子的事情。大家都想要把最好的都给孩子,在教育上更是不遗余力,期望他们长大将来能成为有出息的人,但有时错误的教育方法不只不可以教育好孩子,反而会事与愿违,因此父母们必须要常常深思我们的教育行为,让孩子健康开心的成长。